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5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356篇
安全科学   78篇
废物处理   49篇
环保管理   71篇
综合类   736篇
基础理论   141篇
污染及防治   151篇
评价与监测   146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This study attempt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increased hair lead concentrations due to environmental exposure are accompanied by parallel increases in blood lead concentrations. A sample set consisting of both occupationally-exposed individuals and persons from the general population was investigated. The lead content of scalp and pubic hair from the general population (n=189), traffic police personnel (n=27) and battery workers (n=22) were analysed. The hair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the nape of the neck by cutting 23 cm closest to the scalp and cleaned using a washing procedure developed in our laborator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washing procedure was partly determined by examining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s of the hair samples. Venous samples of blood were taken from each volunteer's arm.The traffic police and battery plant operators sampled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average scalp hair and pubic hair lead levels than the non occupationally-exposed general population.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blood lead values of these workers and the general population. Compared to the general population both occupationally-exposed groups had significantly more symptoms of lead toxicity.Lead particles were still observed on the hair shafts after the washing procedure. The amount of such lead contamination was difficult to quantify, the problem being further exacerbated by the difference in hair texture of the persons sampled. This exogenous contamination therefore detracts from the usefulness of hair as an indicator of lead exposure.  相似文献   
102.
邓勃 《干旱环境监测》2000,14(4):207-218,229
回顾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在我国环境、医学卫生和食品分析方面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制一种高效率采集大气中汞的吸收器.方法利用一种集大泡式与玻砂板式吸收器为一体的复合式吸收器采样,并使采样还原一体化冷原子吸收法测定大气中汞.结果平均吸收率为96%,变异系数在4%~12%之间.结论复合式吸收器采样吸收效率高,适合于大气中微量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4.
海南省位于我国热带地区,草本植物微量元素组成可反映热带区域生物地球化学特点。海南植物微量元素含量属正常范围值,仅个别植物Cd、Hg含量偏高。植物Zn、Cu、Mo含量大多在5mg/kg以上,Pb、Cu、Cd含量一般低于2mg/kg,Hg、As、Ni通常不足1mg/kg。雀稗(Paspalumcommersoni)、地胆草(Elephantopusscaber)等微量元素含量普遍较高。红裂稃草(Schizachyriumsanguineum)、白茅(Imperatacylindrica)等微量元素含量一般较低。植物微量元素组成与植物种类及其生境条件有关。生物吸收系数反映植物摄取元素的强度,Mo、Cd、Hg、Zn、Cu的生物吸收系数通常大于1.0,属强积聚元素,Pb、Cr、Ni、As的生物吸收系数大多低于0.3,是弱摄取元素。  相似文献   
105.
水中一氯胺和二氯胺的紫外连续流动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二氯胺与溴化钾的反应及其产物。采用微孔渗透膜分离-紫外分光测定系统,测定水溶液中的一氯胺与二氯胺。本法的线性范围为2×10^-5mol·l^-1-1×^-2mol·l^-1,标准偏差在2×10^-4mol·l^-1时为4.3%。  相似文献   
106.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近几年有关电解铝含氟化氢工业尾气净化处理大量的参考文献的分析研究及国内外电解铝生产企业在尾气治理方面的技术应用和尾气净化装置运行状况的调研,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工程经验,建立一套有关电解铝含氟化氢尾气在处理、净化氟化氢方面的技术方案,设计制作一套湿法氟化氢吸收中试装置,从工艺方案优化设计、安全运行、设备设计及选材、自动控制、建立相关的副产物检测方法和后续产物的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7.
CO2引起的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最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利用离子液体固定CO2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介绍了近年来离子液体吸收CO2的研究进展,包括常规离子液体和含氨基离子液体、氨基酸离子液体、聚离子液体及其他离子液体等4种功能化离子液体,并简要分析了吸收机理。综合分析了每种离子液体的吸收性能,离子液体对CO2的吸收能力均随温度上升而减小,随压力升高而增加。烷基链的增长以及含氟基团的增加有利于对CO2的吸收。功能化离子液体由于引入了功能化基团,相同条件下,其对CO2的吸收力几乎是常规离子液体的两倍。此外,将离子液体与有机溶液(特别是醇胺溶液)混合能提高离子液体对CO2的吸收能力,且能降低生产费用。最后指出了高吸收性能、低黏度、低毒以及低成本是未来离子液体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8.
为了满足国际海事组织对船舶CO2排放的要求,建立了一种针对船舶尾气CO2的循环吸收系统,利用NaOH溶液吸收CO2.NaOH溶液完成第一步吸收反应后在第二步反应中被还原,从而可以循环利用.分析了初始反应温度、NaOH浓度及溶液中的Na2CO3对CO2吸收率的影响,并计算了循环反应中NaOH的再生率和CaO的过量系数.结果表明,CaO过量系数为1.2时对CO2固化效果最佳,此时NaOH溶液再生率达79.31%.研究表明,NaOH溶液吸收船舶尾气中CO2的循环系统效率高、成本低.  相似文献   
109.
不同施氮处理下旱作农田土壤CH_4、N_2O气体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托甘肃农业大学布设在定西市李家堡镇的长期施氮定位实验,对不同施氮农田CH4和N2O气体通量,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进行小麦生育期的连续观测,并对影响通量变化的环境因子同期观测.结果表明:5个施氮处理下(0、52.5、105、157.5、210 kg·hm-2),旱作农田土壤在小麦全生育期内表现为CH4累积通量的汇和N2O累积通量的源;且不施氮处理时,CH4累积吸收通量最大;施氮量为210 kg·hm-2时,土壤CH4的累积吸收通量所受抑制最大,即土壤CH4累积吸收通量随施氮量升高而降低.相反,不施氮处理时,土壤N2O的累积排放通量最小,施氮量为210 kg·hm-2时,土壤N2O的累积排放通量最大,土壤N2O累积排放通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综合分析,施氮量增大会抑制全生育期旱作春小麦田土壤CH4吸收通量,提高土壤N2O的排放通量.因此,合理控制施氮量有利于生育期旱作农田土壤减排.CH4平均吸收通量随土壤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土壤水分的升高而升高;相反,N2O平均排放通量随土壤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土壤水分的升高而降低.5~10 cm层次的土壤温度与CH4平均吸收通量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与N2O平均排放通量呈显著正相关.5~10 cm层次的土壤水分与CH4平均吸收通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与N2O平均排放通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0.
主要阐述了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氨氮的校准曲线斜率、截距参考值的分析.文章收集了临安市环境监测站实验室自2012年以来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氨氮校准曲线制作的一系列原始数据,并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校准曲线、残余标准偏差、斜率扩展不确定度、截距扩展不确定度开展了详细讨论,得出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氨氮校准曲线截距a值、斜率b值实验室参考值.此结果对实验室分析人员判定氨氮项目校准曲线制作是否合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